专家: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
□记者 李荣 上海报道 11月19日在沪召开的专家重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进步基础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提升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设施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等专家说,性已现实需求基础设施是专家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进步基础国内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提升交通、设施能源、性已现实需求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专家重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基础面对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新要求,提升“韧性建设”应运而生,设施成为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性已现实需求关键词。因此,应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开展研究,全面认识和解决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升重大基础设施韧性水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助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 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是中国工程院打造的知名学术活动品牌。论坛围绕工程科技领域重大方向性、前沿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发挥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此次论坛聚焦了韧性城市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城市韧性基础理论、交通系统与生命线基础设施韧性、地下空间韧性、大跨/高层结构韧性4个专题,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来自同济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研究人员认为,重大基础设施的设施网络,设施质量,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效能。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新时代的10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进入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等,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筑牢安全屏障,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都成为现实需求。 近年来,同济大学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紧盯制约国家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汇集各类创新资源,发挥学科群的优势,培育组建了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同济WCTRS国际交通研究中心,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学科创新基地。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应用研究,全力服务我国新基建发展和韧性工程科技的体系建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药都”樟树探索打造中医药“生态圈”
- 财经早报:北上资金全周成交创近3个月来新低 多地全面放开落户条件
- 外媒:“北溪”管道泄漏区域发生水下爆炸
- 时隔5个月价格重回高位,碳酸锂价格何时回归理性?
- 8月新势力交付榜:传统车企高端品牌反击 理想等新势力掉队
- 生活成本上涨,英国流行“共享房屋”
- 时隔两年央行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什么信号?
- 近800亿银行可转债盼上市
-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 波音货机扎湖里 法国一机场关闭
- 长跑心态成就期货业——专访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
- 美国加息引全球股市巨震 资金开始向债券大挪移
- 2022上半年净利润翻倍,长安汽车预警:下半年仍面临三大风险
- 波兰举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开通仪式
- 安信证券:设备国产化关键环节 半导体零部件蓝海起航
- 经营贷“置换”房贷套利? 居民、中介、银行都有风险
- 中国再保险:大地财险1-10月原保费收入388.48亿元,同比增长7.17%
- 北京首批市级旅游度假区出炉 包括古北水镇、世园公园及金海湖等
- 微信新增“退群可保留聊天记录”,网友:都退群还保留干什么
- 镍、锡大幅下挫 国际金价创两年半新低
- 搜索
-